藏识 | 端午再话雷峰塔 见证佛教千年圣物
雷峰塔,是杭州的一座佛舍利宝塔,它建于五代吴越国时期。两宋以来。由于《白蛇传》传说故事的附丽,雷峰塔便成为杭州民俗风情的象征。由于端午风俗与《白蛇传》传说故事中的人物、事件、景观、物产等密切相关,从而使这座宝塔深入人心,甚至还为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情系梦牵。
雷峰塔,原名皇妃塔,又名西关砖塔,古人更多地称之为“黄妃塔”。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筑的佛塔。
吴越国王钱俶非常喜欢佛学,阅读了大量的佛学书籍,达到手不离佛书的状态。他还曾邀请得道高僧道潜入王府,为其受菩萨戒。如此虔诚的佛教徒,自然是希望造一座塔。经高人指点,就在西湖南岸建一座十三层的高塔。后来在建的过程中算钱不够了,那就改成七层吧。但是到最后落成的时候,却只有五层。
富庶的江南,居然造一座塔的钱都不够。钱哪里去了呢?钱自然是送给了赵匡胤。不停地上供,方能保一方平安。只可惜,塔刚刚造好,吴越国这个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也亡国了,钱俶成了吴越国的末代国王。
▲ 钱俶 就是他兴建了雷峰塔
钱俶是非常仁慈的国君。据记载,有一年境内大旱,有些父母用卖孩子来维持生计(同时也希望孩子到别人家有口吃的),钱俶知道后用朝廷的钱把孩子赎回来还给父母,并开仓放粮,缓解灾情。
雷峰塔命运多舛,宋代时亦有多次修缮,至明代嘉靖年间,无耻的倭寇一把火,把雷锋塔烧得只剩下砖石结构的塔芯。江南并不差钱,之后的几百年,却再也没有修缮过,秃顶大毛笋一般的雷峰塔就这么倔强的立在夕照山上。
如果你们和我年龄相仿,你一定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鲁迅的文章,叫《论雷峰塔的倒掉》,我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,雷峰塔下面没找到宝贝吗。
1924年的9月25日(农历八月廿七),几百年的雷峰塔轰然倒塌。
在杭州人的心里,这个塔很重要。塔倒了,不是什么好兆头。这里面可是住着白蛇娘娘的。雷峰塔倒了,白蛇娘娘就没地方住了。要是出来了,那还得!
杭州有俗语:“塔倒湖干,白蛇出世。”雷峰塔虽然七歪八斜的,但总归还是没有倒。杭州人觉得它会永远这么立着,替老百姓镇住那些不愿看到的。
▲ 这是一块雷峰塔塔砖
砖上小孔存放《陀罗尼经》经卷
很快,老百姓开始往雷峰塔方向涌去。有人发现砖中有孔,孔里藏有经卷。一传十、十传百就传开了。杭州话里,“经”、“金”不分,便以为雷峰塔下藏有金子,塔倒掉了,漫山遍野便都是金子,于是敲砖寻金者接踵而至,尚存的塔基不多时就被翻乱了。
满世界找金子的人,却只找到了发霉的经卷。有的手指一抿就成尘屑。净慈寺的僧人及附近的道士,见塔经满山散弃,拾的多是无见识之人,认为是大罪过,于是也加入捡拾队伍,将捡来的多卷经书焚化。
▲ 图为吴越国王钱弘俶施印的
《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》
经卷用川棉纸或竹纸精印 是极其珍贵的五代文物
满山的人中,总有识货之人。有人识得这是建塔时放进去的五代、宋初木版印刷物真迹。明代时,宋代的刻本已经奉若至宝,何况唐末五代之物。若论价值,黄金在此经卷面前,几如尘土。消息一经报纸宣传,情况更是不得了,拥聚而来的人更多了,争相搜取。想找一卷完整的经卷几乎不可能,连残坏的也不可多得。
庆幸的是他们没有发现传说中的地宫。直到七十七年后 ,2001年2月15日,雷峰塔遗址发掘考古队宣布发现雷峰塔地宫。
2001年3月11日上午9点,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。雷峰塔的井穴式地宫很小,位于塔心正中部下方2.6米处,地宫口用一正方形石板覆盖,并以巨石镇盖,搞得好像真有什么通灵之物在里面呢。传说这块巨石是很有力量的,在吊机将这块巨石吊起的时候,钢制的绞索居然断了,吓得在场的考古队员和记者额头直冒冷汗。
好不容易把1500斤重的大石头挪开,出现大量的开元通宝钱币。当露出地宫口的时候,空气都快凝固了。
最先出土的是一面精美的铜镜,铜镜正面磨光,背面有铭文和花纹。正中一“官”字,铭文写有“都省铜坊”字样和“匠人倪成”字样。典型的官制。
整个地宫发掘共历时十八个小时,直到次日凌晨3时才结束。大铁函被运到浙江博物馆库房里进行清理。铁函开启,让我们看看最后一任吴越国国王在里面放了些什么?
▲ 银鎏金阿育王佛塔
银鎏金阿育王佛塔,分别在雷峰塔地宫和天宫中各发现一座,出土时,地宫的阿育王塔完好如同新造,天宫的阿育王塔因雷峰塔倒塌时受挤压,已严重变形,塔里的“舍利金瓶”也被压扁,所幸基本部件没有缺失,后精心修复得以复原。
考古专家经多方考证,确认天宫、地宫两座银阿育王塔的形制、装饰题材、质地均相同,通高36厘米,由基座、塔身、山花蕉叶、塔刹四部分组成。塔身方形,四面镂刻佛陀八相成道的故事,四角各有1只金翅鸟和山花蕉叶,工艺极其精湛,不愧是王室之物。
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内有金制容器,即“金棺”,存放当年钱俶供奉的“佛螺髻发舍利”;天宫的阿育王塔内悬挂4厘米高的葫芦状金瓶,内含舍利。
▲ 鎏金铜释迦牟尼说法像
鎏金铜释迦牟尼说法像高68厘米。佛像高肉髻,螺发,眉目修长,双耳垂肩,颈部饰三道蚕纹。身穿双领下垂袈裟,下摆披覆莲座,内着僧祇支,帛带于胸前打结。左手抚膝,右手施说法印,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。莲座下有盘龙柱及双层须弥座、方床。盘龙绕柱而上,托举莲花座,柱嵌插在须弥座上。须弥座每层侧面各开两个火焰式壸门。方床正面、侧面亦开壸门。镂空火焰纹大背光,背光为圆轮状。
此尊佛像,妙相庄严,极有盛唐风格,龙柱充满张力和威仪,造型为海内孤例,为晚唐皇家佛造像之精品,国家一级文物。
▲ 玉善财童子立像
善财童子立像,高8.6厘米,竖插于“九山八海”题材的方形底座上。以和田青白玉雕琢而成,整体为片状圆雕,局部为镂空透雕,细部为阴线勾勒。童子大鼻小嘴,环耳,身着广袖宽衣,手腕刻划缠臂金,腰间系带,双手托于腰间,站立在飘浮的如意云头之上,形态生动自然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▲ “千秋万岁”鎏金银盒
“千秋万岁”鎏金银盒,高13.7、口径20.7、重823克。由盒盖与盒身扣合而成,器表通体鎏金,两侧外壁衔环,盖面以一对衔草飞翔的凤凰为主体,周边錾刻细密的缠枝牡丹花,四面等距分布“千秋万岁”四个楷字。银盒将“百鸟之王”的凤凰与“百花之王”的牡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四周錾刻“千秋万岁”吉祥语,是繁荣昌盛、幸福美满的象征。
▲鹦鹉纹鎏金银腰带
鹦鹉纹鎏金银腰带,通长68厘米、重475克。一套十三件,出土时排列有序,銙的正面饰一至两只展翅飞翔的鹦鹉,以珍珠作地纹,背面焊接三至五个银钉,嵌入皮革内。带扣由可活动的扣环、扣针以及一端用银钉固定的两片扣身组成,扣身的反面浅刻“弟子陈承裕敬舍身上要带入宝塔内”十五字。以腰带敬献佛祖,足见施舍者陈承裕的虔诚之心。
▲ “千秋万岁”铭鎏金银垫
“千秋万岁”铭鎏金银垫,直径25.4、厚0.05厘米、重98.5克。圆形,为镂空薄片状,正中镂刻一枚“千秋万岁”铭圆形方孔钱,以联珠纹分成内外两圈,外圈装饰六只展翅飞翔的鸿雁,周边铺陈枝蔓缠绕的忍冬纹;内圈装饰两对顾盼传情的鸳鸯,四周镂刻池莲。图案布局井然有序,显现出一派鸟语花香、祥和温馨的氛围。
▲玉质“开元通宝”钱
▲玉观音菩萨坐像
▲“饶益神宝”铜钱
雷峰塔遗址地宫出土的“饶益神宝”铜钱,直径1.8厘米。日本清和天皇贞观元年(859)始铸。这是雷峰塔地宫出土个体最小的,难得一见的外国钱币。史书记载,吴越国王数次派使者到达日本,两国间多有交流,这枚小小的铜钱正是吴越国和日本两国频繁交流的实物例证。
除此之外,雷峰塔的地宫和铁函内出土了大量其它佛教珍贵文物。
▲2002年10月25日 新雷峰塔落成
2002年11月1日,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雷峰塔正式对外开放。宣传词里说:“一件历史的遗憾,一段七十八年的断层,一个西湖十景的残缺,终于在这一天宣告结束。”
农历庚子闰四月十五(公历2020年6月6日)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启建“结夏安居·共修华严”。僧众恭诵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以此诵经功德,祈愿世界和平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。
诵读《华严经》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,至七月十五结束(公历6月6日——9月2日)。“共修华严”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。
敬请关注
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
“共修华严”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”
长按识别二维码
“共修华严”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
线上随喜操作流程
点击文末【阅读原文】查看
编辑 | 妙莲
美编|璐希
责编|慧容
往期回顾
☀有序开放
☀藏识
▲庚子端午 拈香礼佛用功时
点击下方【阅读原文】
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